《“什么是高質量的學術人才評審?”——基于2352名評審專家的循證研究》
首頁 > 新聞資訊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服務國家戰(zhàn)略 講好中國故事
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已經向上申報的三個語種順利通過,北京外國語大學所教授的語種將突破100個,不但全面覆蓋所有的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擁有語種數(shù)量最多的高校之一,而帶動這波操作的,正是北外的校長—彭龍,一位經濟學教授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專訪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彭龍

  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已經向上申報的三個語種順利通過,北京外國語大學所教授的語種將突破100個,不但全面覆蓋所有的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擁有語種數(shù)量最多的高校之一,而帶動這波操作的,正是北外的校長—彭龍,一位經濟學教授。

  這位跨界的校長同樣帶動的還有北外“外語+”的交叉學科人才培養(yǎng)浪潮,更多的經貿、法律、金融、新聞等領域的人才都獲得了熟練外語的加持而變成內外兼修的涉外高素質人才。在更深入的交流過后,他那身懷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使命感更是深深打動了我。此次,就讓我們走近彭龍和他掌舵的北外。

 

  開設語種世界最多,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官方語言

  陳志文:開始我想先問彭校長一個小問題,您了解為什么北外、人大、北理工、民大都連在一起,而不是在學院路嗎?

  彭龍:因為這幾所學校很有淵源,都是從延安來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外國語高等學校,1980年后直屬教育部領導,1994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陳志文:如果讓你介紹北外,您如何介紹?北外的特色是什么?

  彭龍:北外最典型的標志是他的紅色印記,它1941年在延安誕生,一開始是一所俄文學校,后來也開始教英文,當時主要是為了服務于我黨早期的對外交往,同時那時已經開始隱隱的意識到,辦這所大學是要為成立的新中國培養(yǎng)涉外的干部,服務于國家更大范圍和更有深度的對外交往的迫切需要,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成為了我們學校先天的基因。北外發(fā)展了這么多年,很多戰(zhàn)略決策可能要討論很長時間,但只要是為了服務國家戰(zhàn)略,建設和發(fā)展國家急需的學科,就很容易達成共識,這也是我們語種建設迅速并且卓有成效的重要原因,我們定位很清晰,就是要為國家培養(yǎng)外交、外事人才。

  從最早延安時期的只有俄語、英語兩大語種到十八大以來開始籌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有語種,至今我們已經擁有了98個語種,毫不謙虛的講,在全世界的范圍里,北外都是開設語種最多的大學之一。在 2017年公布的《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學校語言學、現(xiàn)代語言學兩門學科全球排名均為 51-100,英語語言文學學科全球排名201-250,居國內外語外貿類大學之首。

  我們已經向黨中央、教育部承諾,到202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語種超過100種,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今年北外已經向教育部申報了三個非洲國家的語種,如果成行,我們就達到了這個目標。

  陳志文:通過您剛才的敘述,我能夠非常強烈的感覺紅色基因在北外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北外會根據(jù)國家不同時期的戰(zhàn)略發(fā)展需要,進行學科和語種的調整和擴展,可以說這是北外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

  現(xiàn)在高校發(fā)展講有所為有所不為,北外在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的前提下已經擁有了最全的語種,但這也引出一個從九十年代起就開始討論的小語種存活的問題,您覺得現(xiàn)在這個問題還是問題嗎?

  彭龍:在中國對外交往的過程中,曾經有一段時間的確認為,對外交往有像英語等幾個大語種就可以了。但后來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國家特別是領土面積很小的國家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文化,在很多國際交往的場合,他們都有意識的用自己民族的語言進行交往,甚至像跟印度這樣的大國的官方交流,他們都不用英語而開始用印第語,這時候,小語種的建設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小語種的人才培養(yǎng)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語言的交流方面,關鍵在于國別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我們與這些國家進行語言交流只是第一步,還要加強對這些國家的研究。我們很多企業(yè)在不少小國家交流、交往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這個國家基本的政治、歷史、文化了解的都很少,也沒有現(xiàn)成的資料,這方面小語種人才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

  陳志文:跟國家的宏觀決策也有很大關系。

  彭龍:所以我們北外就主動請纓,要把這個語種做到全面覆蓋,同時根據(jù)中央的要求,我們也做到國別研究的全覆蓋,近幾年我們開始很多對象國的研究。比如我們現(xiàn)在有希臘研究,并專門成立希臘研究中心,去年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希臘總理到中國來訪問并為我們希臘研究中心揭牌。還有尼泊爾總理也來為我們的尼泊爾中心揭牌……未來我們爭取做到跟所有國家開設研究中心。

  陳志文:總結來說,就是小語種學科并非不存在生存問題,但我們的著眼點首先是緊扣著國家的發(fā)展需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彭龍:小語種的發(fā)展生存問題歷來有之,但語種建設和國別研究的培養(yǎng)成本很高,并不是需要的時候想要有就有,而是要著眼于為國家發(fā)展儲備人才。當然我們也在思考現(xiàn)在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任何一個學生進入北外,不管他學什么專業(yè)什么語種,我們都要加強他的通識教育?,F(xiàn)在我們提出英文教學不斷線,即首先要熟練的使用英文,同時要掌握非常好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另外我們鼓勵所有的院系、所有的同學要選修一門專業(yè),人文學科或者社會科學的學科。比如說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歷史學等。

  陳志文:你剛才說的我很贊同,因為傳統(tǒng)將外語學習定位于文學層面,也就是成為語言方面的專家。但實際上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不可能都是做文學研究的。北外應該特別強調學科交叉,外語只是特色,這是否也是北外的一個發(fā)展方向?

  彭龍:我們將建設一批反映各專業(yè)領域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學術前沿的高水平專業(yè)課程。突出跨學科、交叉學科知識的傳授與研究,完善學生多元知識結構,那就是要為國家培養(yǎng)高層次的、高水平的、國家急需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

  北外為此將使用“非通用語+通用語+專業(yè)方向”和“非通用語(小)+非通用語(中)+通用語”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國家戰(zhàn)略亟需的復合型、復語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陳志文:說到這里,我對北外的形象非常的清晰了,一個是外語語種最大化、全覆蓋,第二個是人才的培養(yǎng)上交叉型,語言是我們重要的抓手,我們會結合語言培養(yǎng)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

  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立志成為世界一流外國語大學

  陳志文:與高校領導交流,“雙一流”是不得不說的話題,您是如何評價“雙一流”,北外在這里邊的一個機會是什么?

  彭龍: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勢在必行。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這個核心。當然,中國高校的發(fā)展絕不是要迎合國外某些評價指標,成為西方體系下所謂的“世界一流大學”,而是要突出中國特色。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一定要在具有國際視野的同時兼具中國情懷。只有立足國家戰(zhàn)略需要,培養(yǎng)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國家的發(fā)展和崛起,贏得世界的尊重和贊許,才能稱得上真正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需要世界一流學科的支撐,優(yōu)勢學科的質量也越來越成為決定一所大學優(yōu)劣的核心素養(yǎng),對于北外來說,不可能每個學科都好,但我們要把我們最優(yōu)勢并且重點打造的語言文學學科以及其中派生出的國別研究、全球治理變成世界一流學科,這其中蘊含了巨大的機遇。

  陳志文:這也是北外的特色。

  彭龍:北外責無旁貸,因為中國沒有一個學校目前看來有我們這么多語種、這么多國別研究,這么多研究中心,如果我們把內功練好了,打造好了,北外將是不可替代的。我們應主動作為,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理念,改進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方式,不斷突破人才瓶頸,有計劃地做好人才儲備,為我國參與國際事務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陳志文:說到這里其實可以談一下我的另一個問題了,目前我們國家專門的外語院校很多,還有好的綜合性大學的外語系,比如北大外語系,從這種宏觀的維度來看,您是如何思考北外的發(fā)展定位的?

  彭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北外要成為對國家發(fā)展非常重要,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一所高校,所以我們?yōu)閲遗囵B(yǎng)高層次、急需的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同時我們研究和傳播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推動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發(fā)展。

  學校積極承擔“把世界介紹給中國、把中國介紹給世界”的重要使命,承辦 23 所海外孔子學院,持續(xù)發(fā)揮溝通中外文明、傳播中國文化的輻射網絡作用。利用語言優(yōu)勢,作溝通中國與世界的研究者、譯介者和傳播者,推動全球范圍內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我們要把北外建設成為優(yōu)秀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講好中國故事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另外,我們還要成為服務國家全球發(fā)展的智庫性大學,對整個學校的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ǎng),要服務于國家的全球發(fā)展和國家戰(zhàn)略。

  總之,北外將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外國語大學為辦學目標,培養(yǎng)復合型、復語型、國際化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致力于成為引領中國外語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示范高地、國家多語種建設和國際化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基地、服務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新型智庫、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

  陳志文:基于你剛才講的定位發(fā)展,戰(zhàn)略方向,再結合時下的“雙一流”,學校有什么具體的考慮。

  彭龍:高等外語教育要致力于培養(yǎng)一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guī)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yè)人才,這是時代賦予外語教育的歷史責任。

  我們學校的英語稱謂是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引申開去就是要保證外國語言文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我們要真正做好國別研究,因此一定要把這個學校做成一個特色非常鮮明,能夠服務國家對外交往,推動中國和其他國家人文交流的大學。

  作為人才培養(yǎng)綜合改革與“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北外成立了北外學院和國際組織學院。北外學院的命名借鑒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做法,以大學名稱直接命名本科生學院,意在構建具有北外特色的通識教育體系。學校將選拔英語能力強的學生進入北外學院,在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和外語專業(yè)教育,學生在進一步提升英語能力的同時學習另一門外語(聯(lián)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或一門非通用語)。在高年級,學生可根據(jù)意愿選修國際政治、國際金融、國際法、國際傳播、區(qū)域研究、世界文明與文化等方向的課程。

  國際組織學院則實施本、碩、博貫通式培養(yǎng),培養(yǎng)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情懷、通曉國際規(guī)則,精通兩種以上聯(lián)合國工作語言,具有出色專業(yè)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復合型、復語型國際組織人才。未來,國際組織學院將成為集人才培養(yǎng)、智庫研究和人才推送為一體的教學研究型平臺。

  北外未來發(fā)展的關鍵是吸引一批大師級的學者和老師

  陳志文:我昨天看了學校的網站,首頁上最突出的就是處于頂部位置關于人才的板塊,下面還有各種各樣的人事招聘內容,現(xiàn)在對人才的描述很多,尤其是“雙一流”啟動后,客觀上掀起一場人才大戰(zhàn),那么咱們在人才戰(zhàn)略上有什么樣的考慮?

  彭龍:其實北外歷屆領導班子對人才都非常重視,尤其近幾年我們發(fā)現(xiàn),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語種戰(zhàn)略要全部覆蓋,國別研究全部覆蓋,并且要做成最好的大學之一,要能把最好的學生吸引到北外來,學校上下的核心共識就是:對于北外未來發(fā)展最重要的就是吸引一批大師級的學者和老師,注意這里不是引進幾個,而是一大批非常優(yōu)秀的學者和老師。

  提升成為一所最優(yōu)秀的大學有很多種因素,我認為,第一要擁有一大批大師級的學者和老師。第二,一個大學要自覺地形成對于學術的尊重,對學術的敬畏,還有對教師的重視,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這樣一個氛圍。但是要創(chuàng)建這種氛圍,這個大學就要尊重規(guī)則,這也是能否引進優(yōu)秀人才的關鍵。

  另外還有一個要點是,它應該有一個很棒的校園,讓人一進來就讓人覺得與眾不同。我現(xiàn)在研究世界上很多好大學,發(fā)現(xiàn)沒有哪一個世界頂級大學他的校園是糟糕的,即使面積很小依然很有特色。我們現(xiàn)在的情況也差不多,北外的面積也不大,但是海內外的學生、家長都覺得我們改造后的東院非常精致,西院現(xiàn)在正在進行改造,我們必須把北外每棟房子都變成優(yōu)秀的建筑,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外國語大學,他的校園本身就應該是與眾不同的。

  陳志文:這些對于引才都至關重要,否則吸引來也會走,留不住。

  彭龍:實際上這里的核心問題就是一所學校要有自己的精神內核或者說核心價值,北外從歷史上看,我們的紅色基因,我們服務國家戰(zhàn)略這種自覺性都是非常先進的,加上我們現(xiàn)在對發(fā)展的思考和敏銳要結合進來,形成北外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內核。

  陳志文:換句話講,內功練好就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能吸引人才,同時還能留住人才,那么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彭龍:您說的很對,所以我們常年通過網站引進人才,包括把自己的好學生留下來,為此我們花大力氣培養(yǎng)他。我們這幾年加強跟國外頂級大學的交往也是這個原因,因為我們覺得要把北外的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送到世界各地的好大學去開闊視野。

  當然這種視野的開闊本身也是交叉的,比如你是學波蘭語的,你也應該找機會到美國和英國的好大學去學習進修,如果你是學英文的,你也不一定總是要到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去,其他國家好的學校也要去看看。通過這種國際交往,我們的資源更豐富了,很多校友都回來了,視野已經和之前完全不一樣。

  陳志文:同時我們也沒有放松對校外人才的引進。

  彭龍:沒錯,如果你這些年關注我們的人才招聘,會發(fā)現(xiàn)我們實際上一年365天24小時都在引進人才,凡是優(yōu)秀人才愿意到這來,我們隨時可以啟動引進程序。

  陳志文:我們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一直致力于外聯(lián)英才,內接名校,在我們的平臺上也活躍著很多的海內外學者,請您代表北外對他們說些什么吧。

  彭龍:所有大學的關注,都會很關注過去,也關注現(xiàn)在,但是我認為一個好的大學,更應該更好的關注未來,關注這個學校的未來,也關注這個社會的未來,人類發(fā)展的未來,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優(yōu)秀大學特別需要思考的,北外無疑就是這樣一所大學。

  我特別希望北外能夠得到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人的關注,北外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很有前途的大學,而且在促進國家的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上,它將來會讓你刮目相看。我希望來自海內外的優(yōu)秀學者能夠加盟北外,也希望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的渠道能夠幫我們獲得更多學者的關注。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